广州文化馆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阅读:1649 2024-01-13

广州文化馆项目


01
  项目概况
PROJECT OVERVIEW
__

广州文化馆位于海珠湖公园北侧,地处新中轴线南段,新滘中路海珠湖东北侧,总用地面积约14.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园区由公共文化中心、岭南曲艺园、广府风情园、广绣风雅园、岭南翰墨园等多组主题园林建筑组成,总投资12.06亿元。项目于2017年建设,2022年9月竣工交付使用,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设计,广州市广州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负责监理,广州市房屋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负责施工。


02  
  设计理念
DESIGN CONCEPT
__


堆山理水,相地造园


“十里红云一湾水,八桥画舫十六亭”,设计主题来源于古时关于荔湾的描述,设计以此为出发点,构建了与之契合的空间体系,用传统建筑和园林空间的巧妙组合再现岭南水乡园林佳境。


其中,“一湾水”是园林建设的主线,在一湾水的两边设有场馆和园林建筑等,不断嵌套、互相借景、互相观赏,形成一条丰富有趣的水带;园中设有跨越河道的拱桥和串联亭台楼阁的小桥共8座,大小亭子16处,还有相应的画舫,打造“八桥画舫十六亭”实景。园内公共文化中心、翰墨园、曲艺园、广府园、广绣园几个主题园区既是独立小园,又能组合成一个大园,各个园林建筑沿“一湾水”蜿蜒自由的布置,形成园中有园、园外有园的布局,里外不断空间转换,相得益彰。



但设计之初,项目场地是较为平坦,无山水起伏的;而场地西侧是海珠湖,东侧是车水马龙的新光快线。因此,需要巧妙地堆山理水、相地造园。


总设计师倪阳表示:“我们把‘一湾水’引进地块里,挖出的土就放在东侧做堆山,把外界的视线和噪音挡住,这样就形成了城市用地、郊野用地、山石用地等高低错落的自然景观,非常丰富的一种自然状态,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做文章。”




时空转化,豁然开朗


目对广州的城市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既要向北呼应广州新中轴的恢弘序列,又要向南融于海珠湖与湿地公园的自然场景中。


因此,项目北部的公共文化中心采用汉唐建筑风格,雄浑大气,气势恢宏;南部的翰墨园、曲艺园、广府园、广绣园则是岭南建筑风格,玲珑剔透,婉约秀美。公共文化中心和园子之间通过一片山石林把汉唐风和岭南风进行视觉隔绝,实现风格与尺度上的变化和统一,让游人穿过山石林,感受到时空转化,有如陶渊明《桃花源记》“豁然开朗”的意境。项目还结合岭南传统园林与建筑人居文化,采用了借景、转折、空间层次等中国园林典型手法,让游赏妙趣横生、意境深远、天人合一。




适候岭南,绿色低碳


目整体采用有利于通风、遮阳的梳式布局,多设冷巷、天井等,实现了对岭南气候的良好适应。公共文化中心的屋顶还巧妙设置了太阳能光伏组件,将传统大块太阳能光伏板实施分散设计,结合古建筑的板瓦进行铺设,使整体屋面浑然一体,既满足了节能效益,又完美地与古建筑造型相融。项目实现了巨大的环境友好、节能减排效益,与海珠湿地共同作为城市绿肺滋养广州,助力国家“双碳”战略。




03
   综合效益
COMPREHENSIVE BENEFIT
__ 


广州的文化新地标


化馆建成开放后,立刻成为了广州市民和来粤游客的热选之地,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广州日报评论“如今,广州市文化馆新馆不仅是建筑地标,还是广州文化新地标!”


总设计师倪阳认为,园林是有成长性的,“园林是承载文化的容器——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非物质文化,都可能产生一些叠加,随着时间可能越陈越香。通过文化的叠加,它会变得更丰厚。”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广州文化馆
项目位置:广州市海珠区
总建筑面积:5.4万
设计时间2014.10-2021.12
竣工时间:2022.09

设计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总负责:倪阳、林毅、郭昊栩
建筑:徐好好、郭祥、邓心宇、冯江、林静君、杨卓斯、张敏婷、黎少华、方舟、李颜、郭文智、盛竞、李彩虹、郑雪菲、罗韵珊、孔剑虹、黄莹、赵超楠、郑宇晨、余一炜、唐荞菀、韦进、郝喆、黄杰、曹日丽
结构:江毅、洪洲、曾宪武、易伟文、李青、王嵩、薛晓娟、于磊、何啸
给排水:陈欣燕、李宗泰、曾银波、韦宇、左鸣
暖通:吴小卫、封小梅、陈卓伦、刘涛
电气李炳魁、郭名军、冯文生

智能化:陈昳宏、肖华

节能:陈卓伦、林哲帆、张欣欣

概算:赵少华、邹文霞、陈钦、朱秀段、梁开强

景观:晏忠、廖俊峰、梁晓、陈思韵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