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绿城金融中心 | gad建筑设计
阅读:13347 2020-04-11

640.png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泉城济南,传统市中心面貌呈现出鳞次栉比的变化,与此同时传统在与现代的融合、互动中焕发新的活力。绿城金融中心项目就位于济南的传统市中心区域,北临泺源大街,周边分布众多传统的商业楼宇与传统民居,形式各异。它就像一位初来乍到的新面孔,与不同的建筑面貌交汇,新与旧的层叠带来多样性的趣味。

640 (1).png

640.gif

640 (2).png

△  平面总图


01 / 融入城市的设计策略


基于平衡经济性与城市基调的建筑设计策略,绿城金融中心采取舒缓内敛的形态融入传统市中心天际线,并不强调过多的变化来昭示城市地位,而是寻求与周边不同时代的建筑的对话共生。

640 (3).png

640 (4).png

640 (5).png

640 (1).gif

△  形态生成分析图

绿城金融中心所在场地呈L型短边临街,东西狭长,超高层塔楼高度达190米,楼内承担办公、商业等功能,在面宽40米的限制之下,采取体块切分的方式,延展内部的景观视线,保障千佛山-大明湖视线通廊的连续性。独立办公区块呈U型展开与主塔楼相连,配套公寓分置于西侧,横向与竖向的体块关系,相互映衬主楼的挺拔与群房的舒展。

640 (6).png

640 (7).png

640.webp.jpg

△  建筑及周边环境模型

02 / 建筑表情,材质与立面
 
建筑表情则进一步回应建筑的整体感与延展性。外立面被赋予简洁竖向的金属线条,与建筑玻璃材质紧密贴合,平添一层精确推敲的阴影关系,在丰富建筑表情的同时,近人尺度上弱化建筑体量带来的压迫感,营造谦逊宜人的临街界面。并且运用契合当地气候条件的绿色设计原则,外立面单元式内呼吸双层幕墙间设空气层,配置独立的通风系统,达到温感控制的效果,提供适度能耗的高品质办公环境。

640 (8).png

640 (9).png

640 (10).png

640.webp (1).jpg

△  建筑幕墙节点模型

03 / 有机关联的空间序列
 
综合体建筑通常具备较强的人群吸附效应,人群与场所的互动中能够催化空间活力,这样有机的联系也提升了场所的丰富度,绿城金融中心在界定场所的同时兼顾建筑的有机联系。

640 (11).png

640 (12).png

640 (13).png

△  内庭院

640 (2).gif

△  建筑剖面

除了现代化的商务办公场所,建筑师还从内部的开放性出发,U型围合成半开放的内庭院,例如商业购物、接待洽谈、办公小憩等较强共享社交功能的空间安放于此。建筑采取低体型系数、底部架空及南北贯通的形态与空间,优化办公庭院风、光等微气候环境因素。

640.webp (2).jpg

640 (14).png


从商务办公到交通通行,建筑不再是被单一的框定功能,而是趋向于多元化的场所性格。建筑的底层商业空间开放打通,继而为东舍坊周边的市民提供南北向人行的通道,流线组织有效的串联起城市空间。前序广场则供人们停留、锻炼、交谈等丰富的日常活动,界定场所之外,创造建筑、居民与城市的关系之间的“边界效应”。


640 (15).png




04 / 结语

当建筑的高度一次次刷新人们对于摩天大楼的想象,摩天大楼也作为时代亲历者,见证了城市的新陈代谢。在川流不息的泺源大街上,绿城金融中心与古城风貌、车流、人群往来辉映,晨间夜晚,建筑仿佛一座舒展的雕塑,沉默的见证济南的活力。

640 (16).png

△  夜景鸟瞰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关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