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济南,湖光山色,钟灵毓秀
玉皇山麓,御山台起,一席风雅
御山台起,独特的地理区位和空间,造就了特色的规划思路。结合本案特点,规划采用:云起—涤尘—入画—风雅—胜景—月华—归心 七大手法一气呵成。御山下,长路习习而上,心情从浮躁的城市喧嚣中得以净化。参观者信步在200米的银杏大道,东侧隐约可观“御山台体验中心”。他如一个优雅的绅士,掩映在绿树丛中,与北侧的会所遥相呼应,承接礼仪之展现。建筑本身设计定位12班幼儿园,但前期作为御山台体验中心使用。功能空间的切换和造型的适用性,成为了设计最大的难点和亮点。设计秉承复合型社区开放理念,强调空间的序列感和仪式感,尊重城市文脉和山丘环境,使项目成为玉皇山麓下的一枚靓丽的像章。建筑采用轴线序列的组织手法,建筑体量高低有致,空间大小收放,通过色调的处理、细节的推敲,实现售楼部和幼儿园建筑造型的有机切换。银杏大道,承接礼仪之序;西侧立面长卷铺开,展现故事开端;半室外中庭和南北两个景苑,引导空间序列节奏;步入大堂,遥望中庭水院,情景得以交融;穿越礼仪长廊,步入销售中心,感受空间的高潮;步入水院,感受空间的静谧和典雅,让人洗尽铅华。西立面作为体验中心最重要的展示面和主入口,建筑运用手法大气而不失细节。建筑底部一侧石材为座,厚重典雅,一侧玻璃为盒,轻盈虚幻;上部承托起一面精致的金属画卷,用长短交错的金属构件描绘出一幅王希孟的青绿山水图。长卷铺开,江山万里,只是似幻似真,更显烟雨朦胧。
金属幕墙通过对细节构造的精确控制,工艺的考究推敲,灯光的细致点缀,形成重与轻、实与虚、光与影的对比效果;在一匹古色檀香的纸上,描绘江海与远山的碰撞,焦墨与淡彩的交织。拾级而上,边庭左右,庭院深深,绿植掩映。抬头仰望,中庭上方见天,四周金属格栅围合,空间起承转合,完成了从外界场地势能的收敛,让访客观感聚焦到大堂的入口。进入建筑,入口大堂高达明亮,金木相佐下尽显辉煌。自然光透过宽大的玻璃泻入室内,左右装饰物件相映成趣,头顶一组祥云,御山台的妙处自然不言而喻。穿越大堂豁然开朗,水院浮现眼前。样板间漂浮在水面之上,极简的线条勾勒的形体倒映水中。水院正中雕塑小品仿佛山云间,白鹤亮翅,凤翔天翼。
建筑作为幼儿园,其主入口位于场地北侧,造型和材料需要和对面的社区会所协调。立面设计中,通过一系列相互穿插咬合的体量,白麻花岗岩与古铜色金属的材料碰撞,以及近人尺度的细节推敲,形成丰富而有序的立面韵律。幼儿园日照、疏散、设备等功能要求复杂且严格,设计最大程度地协调并统一了售楼处与幼儿园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建筑属性,进而确定了立面逻辑,在秩序中寻求变化。主立面造型构思来源于周边环境,栖与山麓,伴山而居;山地环境是本楼盘的重要特色,因此引用了北宋王希孟所创作的“千里江山图”为概念。
项目回归本源,建筑在质朴中呈现别致。她的出现,为玉皇山麓提供一个历久弥新的文化场所,也为社区带来一个返璞归真的儿童乐园。设计团队:应超,张宇卿,曹婷,夏雨晴,石雯玲,金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