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时代》杂志2013年度百大人物榜对中国建筑设计师、中国美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的描述。
当地时间4月18日,美国《时代》杂志发布2013年度全球百大最有影响力人物名单,王澍被列入“艺术家”类,登上榜单。这应该是国内建筑领域首位入选《时代》周刊年度人物。
4月18日,美国《时代》周刊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2013年度全世界100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名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及夫人彭丽媛同时入选。到目前为止,《时代》周刊的这一评选已走过十年。今年的100位人物被分为五个组,分别是:巨擎组、领导人组、艺术家组,先锋组和偶像组。入榜的还有网球名将李娜、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华为总裁任正非。
《时代》周刊至今已经连续十年进行全世界10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评选。
《时代》周刊介绍王澍的入选理由是:王澍是罕见的能融合新建筑和传统美学的建筑师,作为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获奖者,他获得了行业的最高荣誉,王澍和他的业余建筑工作室,保留了中国庭院建筑的情感,适应环境而重新设计。为了反对建筑材料的浪费,他也在作品中频繁使用再生材料,譬如在宁波博物馆和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装置等,都是由回收瓦片等建成。在一个世纪的老建筑可以在短短几天内消失的时代,王澍的成功证明了中国建筑没有抛弃它的过去。
宁波博物馆因他名满天下
王澍获得建筑界的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时,王澍和他的代表作宁波博物馆一同出现在海内外各大媒体上,可以说宁波博物馆因王澍已天下闻名。如今,外地游客包括宁波人去参观宁波博物馆时,总要先留心欣赏下这与众不同的建筑。
宁波博物馆是王澍“新乡土主义”建筑风格的最典型代表。这件2008年完成的作品,在外观设计上大量地运用了宁波旧城改造中积累下来的旧砖瓦、陶片,形成了24米高的“瓦片墙”,同时还运用具有江南特色的毛竹制成特殊模板清水混凝土墙,毛竹随意开裂后形成的肌理效果清晰地显现。2009年,宁波博物馆荣获中国建筑业最高荣誉———鲁班奖。
宁波人感到分外自豪:王澍的建筑作品中有三件坐落宁波:宁波博物馆、宁波美术博物馆以及鄞州公园内的五散房。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上惊艳一时的宁波滕头馆也是王澍的手笔。目前,宁波滕头馆依然矗立在上海世博园区“城市最佳实践区”内。
成为影响力人物,“让我有点不适应”
昨晚,记者采访了王澍。
成为“影响力人物”,让王澍觉得“有点不适应”:“这不像普利兹克奖,是专业领域的奖。影响力人物榜,似乎是距离我很遥远的事——我并不是明星建筑师,我只是在坚持一个地方性的探索,我的活动范围也并不是很大。”
王澍说他并不是明星建筑师,这并不妨碍2012年获建筑界的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之后,诸多设计项目——商业的、诸多省份的地标建设邀请——和诸多奖项的纷至沓来。有一句话很有意思:“从来没有这么多机构想颁奖给王澍——当他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后,他们蜂拥而来。”
但这些邀请和奖项绝大多数被推掉了。因为他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应该的地方”。
几天前,纽约的一个教授同王澍聊起他在中国所做的探索对美国学生的影响力,“并不是在追逐流行,而是在探索一种可能”。
王澍提到了陆文宇,他的妻子兼合伙人——一年前拿到普利兹克奖时,他在得奖的第一时间就对美国媒体说,你们是不是颁错了,应该颁给我和我太太两人。有意思的是,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学生发起了一项签名,支持斯考特·布朗与她的丈夫罗伯特·文丘里共享1991年普利兹克奖。他们也关注到了王澍,呼吁评委会承认王澍的爱人、建筑师陆文宇的劳动。
未来,一个至少需要十年的计划
王澍与他的“业余建筑工作室”如今的精力都在乡村建设上。
中国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城镇化进程中,很多变化即将或正在发生。而在这一进程中,传统和现代的冲突将越来越激烈。这让人无比担心:中国的乡村城镇化,还要牺牲掉多少传统文化?又还有多少传统可以牺牲?
王澍企图寻找一种解决之道。
他和自己的团队从三年前开始着手准备,并在浙江的200多个村落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他要做一个乡村建设的样板出来,一个可以复制的样板。这中间牵扯到太多的东西:文化的保护、乡村文化的复兴、生态可持续生产方式的转变——而不仅仅是保房子的事情。
这一计划在他看来,最短一个周期也需要十年。十年树木。
这也是王澍近一年来在国外巡回演讲中的重要内容:“重返江山如画的世界”——中国还有没有可能重返江山如画的世界?
让人回过头来又想到《时代》阐述了它选择王澍的理由:“……王澍和他的业余建筑工作室,保留了中国庭院建筑的情感,适应环境而重新设计。为了反对建筑材料的浪费,他也在作品中频繁使用再生材料……在一个世纪的老建筑可以在短短几天内消失的时代,王澍的成功证明了中国建筑没有抛弃它的过去。”
他不想透露正在哪里进行着这一乡村建设的实验。在他看来,“当事情做成了以后再来说,会更有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