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多前,李智作(Lulu Li) 从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毕业后作为初级建筑师加入 SOM 纽约办公室。如今,她带领着一支团队负责卫斯理学院一座新科学中心的设计项目。趁此毕业季,我们与李智作聊了聊她在 SOM 的三年工作经历:她发现的机遇、面临的挑战,以及给年轻毕业生的建议。
图片版权 © SOM
你如何开始对建筑设计感兴趣?
我在上海出生。小时候在浦西,往外滩方向就能看到两座超高层在浦东一点点建起来,一座是东方明珠,一座是金茂大厦(由 SOM 设计)。它们比上海当时任何建筑都要大、高和大胆。对我来说,这就是未来应该有的样子。
我 7 岁的时候跟家里移民去了美国马萨诸塞州。在三年级的课堂上,学校让我们写一篇关于长大后要做什么的文章。当时身边没有成年人喜欢卡通动漫,于是我就找了一个听上去最接近成人,又跟画画相关的职业:建筑师。之后我去耶鲁大学修读建筑学本科,然后在哈佛大学继续念建筑专业的硕士。
图片版权 © Chung King
你什么时候确定这个职业选择是正确的?
坦白说,最开始时我并不知道建筑到底是什么。大学一年级刚开始前,有那么一刹那我感到过危机感,我的担心是,“如果我到时候很讨厌它、学得很差劲怎么办?”虽然九岁的时候我就懵懵懂懂确定要当建筑师,但我不了解也很少认真去思考一座好的建筑是什么样的。其实大多数人都不太会感受到我们作为个人在影响大环境方面的能力,但我们城市肌理的每一部分都是规划师、开发商、工程师、建筑师还有他们所服务的社区一起合作的结果。随着经历越丰富,你就越希望成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以深思熟虑的态度来塑造居住环境。
说说为何选择加入 SOM?
刚毕业的时候我没有主动想加入 SOM。当时我刚整理好作品集和简历,碰巧收到老同学的邮件。她当时在 SOM 纽约办公室的团队在招人,我就想申请试试看。
后来面试我的人,是我现在汇报的上级。那天他带我参观 SOM 的设计长廊,还给我看了几个纽约办公室的项目。看到这些项目的时候我非常吃惊和激动。SOM 在设计史上留下了惊人的财富,但在校园里我们很少关注它现在在做些什么项目。当时看到的那些项目让我非常感兴趣,我相信这里会是一个锻炼建筑师的好地方。
李智作向设计团队汇报项目,图片版权 © SOM
你在 SOM 的实际体验和期待的有所差别吗?
SOM 历来就有所谓的“大企业”的名声。我之前会想,这里可能会有非常多的层级关系,也怀疑过在这样的环境里我能有多大的贡献。但后来我发现,小规模的工作室才是 SOM 的核心。你会很自然地从身边的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整个办公室的人才和专家是惊人的。我工作上的伙伴也会成为我很亲密的朋友。我经常说,在这里我可以从一开始就介入到一个激动人心的项目里。而且,能够为公司文化和项目做出贡献也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公司会接纳我的想法,我也能够看到自己究竟为公司带去了什么。在 SOM,做事情的方式不只有一种,公司鼓励员工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你日常工作的哪些部分让你获得启发?
我们做的高等校府项目让我很有收获。这些项目都是功能导向的,要求设计师去思考空间如何为新的教学方式提供可能性、为协作创造新的环境,以及思考如何去培育一个社区。从个人角度来说,我对那些投资教育并为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创造更好机会的教育工作者抱以深深的感激——我曾经是一个移民来美国不会说英语的小孩,现在是一个拥有择业机会的硕士毕业生。能够为高等教育出一份力,为未来一代的学生塑造高校空间,在个人层面上这是我的驱动力。
你典型的一天是什么样的?
每天都会遇到超出过往知识经验的挑战。“典型的一天”通常只会持续很短时间,因为总有新的工作内容出现,它会拓展你的责任边界,推进职业进展。这也是这个工作有趣的地方。
本图由李智作提供
就目前来说,我和团队在卫斯理学院(Wellesley College)项目的扩初阶段。这个项目有些复杂,需要翻新一座现有建筑,同时设计一座新的。我们会到场地现场向业主做项目展示,并且和学校教学部见面,来了解他们在教学方面的空间需求。我们和一支超过 90 人的顾问团队一起合作,包括结构、机电、照明、景观、土木工程、实验室规划、视听与 IT、声学和可持续设计专业。我和我的团队研究并为建筑选材,和供应商沟通了解各种材料和新产品。每周我们也有内部会议,和整个项目上的团队讨论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但合作是工作的本质基石。
你认为工作中最让你获益的是哪个部分?
我参与过 The Milstein Center 项目,它是一个位于巴纳德学院(Barnard College,位于纽约市)里的教育建筑,现在在施工阶段。上周巴纳德学院刚刚举办它的年度晚会,我和一些 SOM 项目上的设计师也去参加了。Roger Duffy(负责该项目的设计合伙人)也在,他对我们说,“你们能在职业早期就看到项目建成,实在很幸运。”
巴纳德学院 The Milstein Center,图片版权 © SOM
我还记得第一次去巴纳德学院考察这个项目的情境。当时楼板刚刚运送进来,承包商刚刚开始标记出墙面应该在的位置。我在空间里行走,边走边想:这里是我们画的办公室的位置;这里是我们规划的教室;这是团队协商决定的设备;这是大家一起挑选出来的瓷砖。这些时刻都让我感受到巨大的成就感。
本图由李智作提供
我最近也刚去了卫斯理学院的项目现场,临时拖车已经在临时工作场地搭了起来,拆除工程也刚刚开始。我对自己说,“天哪,一切就要成真了。”所有我们画的抽象线条正在变成一个触手可摸的东西。这是这份工作最值得的地方。
你认为工作中最具挑战的部分是什么?
我们的工作节奏很快。办公室里有非常多不同的机会,这也是 SOM 最强大的优势之一,你能遇到的机会太多了。但你也需要时间来反思和考虑你真正关心和感兴趣的是什么,以及你想重点发展哪个方面的专长。
我们有很多对客户关系充满热情的项目经理,很多致力于不断提高施工和各项文件质量的技术负责人,还有很多专注于为设计设定高标准的设计领导者。他们中的每一位都为我树立榜样,是我的导师。在这样的环境里,我时常受到鼓舞去思考我所怀有热忱和希望进一步发展的领域。
本图由李智作提供
你感到最为自豪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我觉得这个时刻可能还没有到来。也许卫斯理学院科学中心建成的时候,会是对我来说意义非凡的时刻。我从这个项目的竞赛阶段就参与其中了。它的设计是个关于卫斯理学院在未来科学探索方面的开放性命题。整个过程中,我对这所学校有了深刻的理解,包括它的文化和它的愿景,我也和这所学校的行政部和教学部的员工建立了很好的联系。有次客户会议正好在我生日当天,他们准备的蛋糕让我非常惊喜,也让我深受触动。建筑设计是个费时的行业。一个项目建成通常要花好几年。不过我猜当卫斯理学院真的建成开放的那一刻,应该就会是我在 SOM 最骄傲的时刻。
对于毕业新生,你有什么建议?
在建筑领域,不管是职业环境还是在求学过程中,都有很多关于行业的负面讨论。大家会议论项目建不成,或者工作很难找。又或者说设计师的工作量和他们获得的薪资或认可不对等。这些讨论在网上任何建筑专业的论坛都不少见。但不要被这些话吓退了。很多人选择在有机会看到这个行业究竟会成为什么模样之前,就作了毕业后转行的准备。我个人认为现实并没有那么极端。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文化、工作方式和愿景。不要只去投某一家公司。你要思考的是,你希望获得什么样的体验?然后试图找到能够提供这种体验的公司。今天,我们这个行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更多聪明、年轻的设计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