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道·斯道沃国际设计机构设计总监蔡捷:向生态智能城转变
阅读:3470 2011-07-22

1898年,胡海德先生创造了《天然城市》这本书。实际上第一个世界上的天然城市在英国,后来渐渐在美国、新西兰、阿根廷等等国家遍地开花。很多人开始寻找:怎么样追求人和自然界的平衡?实现这个平衡点是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在中国,世界各地都是如此。但是城市的发展究竟应该通向何处,我们只是修路、架桥、盖楼而已,还是能给后代留下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爱因斯坦说过,如果你深究事情的原委和本质,就会知道事情的何在。在这里我们将用一些古代的理念、古代的哲学来实现自然和人的和谐相处。
 

生态智能城采用综合治理的方式,包括当地的生态结构、气候的指数、可获得的资源、活动的形式、当地的交通等等,其作用是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连接当地所有的自然资源,使自然资源可以有效利用,从而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以填补现代城市方面的空缺。它可以是一个通过外围向中心开拓的绿色城市,也可以是城乡结合部之间的过渡区。
 

我们不能把生态智能城看做是一个产品,它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规划的过程,用于监督、管理和确保未来城市的发展,使这种生态智能城的概念贯穿于生活本身。它从已有的城市当中,包括自然纹理,以联续开放的空间存在,然后这些绿色纹理再跟随城市的开发到更远处,一些环保绿色屋顶就是其形态之一。
 

生态智能城管理模式分为制定目标、任务评估框架、开发框架、还有设计方案和成果这几个环节。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追求自然赋予人类的灵感,自然也希望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如何在宜居城市中管理这方面的资源呢?比如空气质量方面,如何提高空气质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比如人类交通方面,如何使人们不受阻碍的运动,更多的用步行或是自行车;再比如开放空间上,根据联合国标准,开放空间是人均8平方米,伦敦已达到了30.3平米,而我们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增加34到35的平米;土地使用方面又该怎么实现兼容性和地产价值并重和双赢?通过这样一系列问题的规划,可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分布对含量质量的提高产生直接的影响。
 

绿色基础设施战略带给大家的好处有,改善生活质量,有更多的开放空间和区域,包括湿地、公园、森林等等。生态智能城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中心,并以此向外扩展城镇、工业区等等,形成一个中间是市区,周边是生态蔓延,最外围是生态交错区的结构,而每个生态城都能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针对这样的结构模式,我们就可以制定这样的策略,通过生态智能城的规划,防止城市的扩张,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由此可见,生态智能城带动了环境的良性循环,创造了一个环保可持续的友好系统。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文章对于青年建筑设计师封伟在曼彻斯特建筑学院和利物浦大学在读期间的两个获奖项目进⾏了分析。这两个项目已⼴受媒体关注,但对其的论述多为最终的成果展示,并非对其背后的整个创作过程和逻辑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报道。
2025-07-02ARCHINA 青年 建筑评论  阅读:1811
近日,奥雅纳发布了一项题为《拥抱人工智能:重塑当今城市与建筑环境》的调研。结果显示,人工智能(AI)正在影响中国乃至全球城市及其基础设施设计, 中国建筑环境领域对AI工具的使用水平位于全球前列。
2025-05-14Arup奥雅纳 调研 AI 科技  阅读:1800
近日,深圳大学、中建八局华南公司和深圳地质科技创新中心三方联合申请的深圳市科技创新局2024年度科技研发项目“面向无人机应急救援应用的低空复杂环境视觉与雷达融合感知系统研发”通过立项,并成功获得深圳市财政资助。
2025-05-10中建八局科技 科技 立项  阅读:1648
4月26日上午,以“科技打头阵,创新赢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盛大开幕。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携AI智能数字人亮相科交会。
近年来,中国低空经济迅猛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引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低空经济纳入“新质生产力”范畴,提出推动安全健康发展,加速规模化落地。
2025-05-04湖北省建科院 低空经济 无人机 科技  阅读:1446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