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人别怕,新一轮调控虽然很猛,但楼市会很稳!
阅读:3502 2020-08-01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主持召开房地产工作座谈会,进一步强调“房住不炒”、“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而且给出了具体的措施。7月25日凌晨0:00,东莞市出台楼市限购限售新政。


考虑到此前深圳(7 月 15 日)、宁波(7月6日)已经出台了「限购加码」政策,“内循环”被高层频频提起,很多人认为,新一轮调控的总号角已经吹响,未来还不断会有城市收紧政策,而且,楼市调控有全面“长沙化”的趋势。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下半年房企会比较难过……


但如果回顾今年上半年,又会发现,其实没那么糟糕。疫情最严重期间,很多城市成交直接归零,因此,有人说疫情才是最严重的调控。但进入5月,百强房企的销售额就已经达到去年同期水平,6月则超过了去年同期,地产股因此大涨。最近,各房企相继披露业绩预告和半年报,过半数TOP100业绩完成度超过40%,还有的超过了50%,好于预期。


次轮调控的背景是,此前各地政府对疫情冲击房地产的程度想得过于严重,原本想着救企业的政策放松,演变成了投机热潮。当前,无论是房地产行业,还是整体经济,都在快速回归正常,调控只是对此前的纠偏,房企不必过于担忧。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行业资产周期性红利将越来越少,房企要凭本事吃饭了。


640.png

多数房企上半年业绩好于预期
拿地热情高涨,土地量价齐升

二三月份的时候,中指院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500 地产经理人中,近8成认为此次疫情对楼市的抑制作用高于2003 年“非典”,普遍对 2020 年房地产市场发展预判较为悲观,超半数认为疫情对整个房地产市场影响周期为两个季度,其中民营和混合制房企经理人悲观情绪比国有独资房企更明显。


一、百强房企上半年业绩,大都还不错

进入7月底,房企开始相继披露业绩预告和半年报。数据显示,进入第二季度、尤其是6月份,市场的热度持续上涨、房企去化加速。


今年上半年TOP100房企销售额为51492亿元,同比下降4.1%。虽然下降了,但是,疫情冲击下,还能完成这样的成绩,已经不容易。

从克尔瑞研究中心数据来看,Top10房企销售操盘金额门槛从852亿元增加7.1%至912.1亿元。


而且,虽然今年上半年top100房企销售金额有所下降,但是具体分析房企的业绩,则发现,一半以上都完成了业绩目标——上半年完成全年业绩目标的40%及以上。


为什么说40%就算完成业绩?一是虽然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严重,销售业绩普遍下滑明显,但是总体上今年房企仍然小幅上调了销售目标;二是,以往房企销售目标上下半年的完成情况基本为“四六比例”,也就是说,即使上半年的完成率不足50%,但是只要超过40%,下半年也依然有希望完成全年销售目标。


像滨江集团、中国恒大、中国金茂三家房企这种进度达到55%、54%和51%的,全年更是将会大概率超额实现销售目标。


二、各房企拿地热情高,土地量价齐升

销售反映当下,拿地则昭示未来。土地市场的冷热,是房地产市场是否复苏的先行指标。

7月28日,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2020年上半年中国百城居住用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国100个城市居住用地成交面积为2921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


成交面积增长,价格涨得更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百城居住用地土地出让金收入为18045亿元,同比增长13.1%。


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影响下,各地税收收入锐减,需要土地出让金来对冲,加大了土地出让的力度。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增速最快的9个城市(南通、韶关、张家口、东莞、丹东、烟台、淮南、承德和襄阳)均为三四线城市或地级市,土地出让金收入增速均超过100%的水平!


另一方面,核心还是大多数房企看到销售逐月转好,对未来充满信心,提前买地,为接下来冲规模做准备。毕竟,现在仍有规模两三百亿的房企,放言未来几年内要冲千亿甚至两千亿。


640 (1).png

调控是过热的市场降温
下半年将保持平稳状态

二三月,疫情冲击较大时,各房企都希望政策放开支持企业:

希望政府出台放松限购、 降低首付和贷款利率等刺激购房需求释放类政策,增加资金流动性、快速商业按揭放款等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解决燃眉之急。


面对疫情,政府心里也慌,麻利出台了各类政策救企业于危难,甚至有少数城市试图下降低首付的猛药,支持不可谓不给力。


据不完全统计,疫情后,有上百个城市发布了与楼市相关的政策,诸如广州等城市放松了原有的限购限贷政策;桂林、钦州、东兴、玉林、衡阳等三四线城市,更是拿出真金白银,鼓励大家购房。


但事实证明,开发商和政府都高估了疫情对房地产行业的冲击。

各地政策放松,加上充裕的流动性,使得不少城市的楼市,脱离了“稳”的范畴,走向过热甚至疯狂……


根据易居研究院公布的《2020上半年中国百城房价报告》,今年上半年,有11个城市上半年涨幅超过了20%。分别是:珠海、江阴(无锡)、苏州、滁州、银川、南昌、哈尔滨、桂林、成都、芜湖。


2020年上半年内地百城涨幅TOP10

排名

城市

涨幅

1

珠海

31%

2

江阴

25%

3

苏州

24%

4

滁州

23%

5

银川

23%

6

南昌

23%

7

哈尔滨

22%

8

桂林

21%

9

成都

21%

10

芜湖

20%

▲来源:各地官方房地产信息网、CRIC、易居研究院


疫情只是让潜在的购房群体,延后了置业计划。短期内,被压抑的需求集中释放,叠加利好,造成万人摇新房,摇不到新房之后抢二手房,造成市场过热。


640 (2).png

证券时报·数据宝追踪的《2020年上半年全国城市房价涨幅榜》数据显示,以二手房为主的深圳、东莞、宁波、杭州等的涨幅也不小(如下表所示)。


640 (3).png

相比新房价格的上涨,二手房更加可怕。因为热点城市的新房,都被严格限价。但不受限制的二手房如脱缰之野马。这就触碰到了高层的红线。最近,限购加码的的,都是二手房价格涨幅过热的城市。


640 (4).png

平稳状态将会持续数年
开发商要凭实力吃饭了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重申“房住不炒”定位,指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这也是自今年4月17日政治局会议明确“房住不炒”后的又一次重申。但此次重申的分量却比4月份要大得多。


此前的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北京主持召开房地产工作座谈会,强调要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及时科学精准调控,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如上所说,此次会议不仅强调房住不炒,还给出了具体的措施:

●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对市场异动及时提示、指导和预警

●定期公开各地土地储备和已出让土地建设进展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要发挥财税政策作用,有效调节住房需求

●要持续整治房地产市场乱象,依法有效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高层直接给出这么细的具体措施,是已经几年没有过的事情了。


稳还是主基调,是必须!而且,明源君认为未来数年都会如此。


一是二季度经济数据显示,我们国内经济复苏好于预期,GDP增速已经转正,领世界各主要国家之先。因此,我国已连续三个月没降息了,“货币宽松”也从年中政治局会议上消失了。

接下来,珠海、成都、苏州等过热的城市,调控都可能会升级。


二是为了给“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创造良好的环境,也要持续稳房价。


7月3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过去20年,拉动经济的三家马车中,出口和投资占了很大比重——出口赚取的外汇带来人民币存款的增加,从而为投资提供了资金。而房地产扮演了巨大蓄水池的角色。可是,自2012年以来投资和出口对经济拉动力逐年下滑,而消费对整体GDP的贡献由2003年35%提升至2018年76.2%,且这一趋势还将延续。


如果房价上涨过快,大部分人要掏空6个钱包,用于消费的钱就少了——毕竟,房价涨了也很难变现。让房价保持在平稳状态,既能让企业的成本不至于过快上涨,又能够让居民有钱消费,才是实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理想环境。


中金公司在其最新的研报中就指出,预计 2020 年覆盖房企全年收入和盈利将分别增长 20%和 14%,此同时 2020-2021 年利润率将平稳向下。


640 (5).png

这意味着资产周期性红利机会进一步被压缩,各房企需要丢掉幻想,苦练内功,才能在平稳的市场中赚到钱。


一是不要与趋势为敌,小步快跑,稳扎稳打谋求增长。


2016年调控以来,以前三年一轮的小周期已经被消灭,如今这一趋势进一步被强化。试图靠踩对周期,甚至继续加财务杠杆冲规模,风险极大,这两年,这样的教训已经不止一个。越往后行业的容错率越低,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而且会比过去输得更彻底。要赢的前提是,先保证不输。

 

二是部分可努力的方向,需要适度,不可强求,更不可急功近利。


比如人才,即便体系完整倾力培养,往往也要三五年才能初见成效,不是从标杆房企挖一堆人过来就行的;


再比如经营杠杆和合作杠杆,适度加一加可以带动自身发展,但高到合作伙伴都受不了了,也会反噬自己。

 

三是可以努力,并且短期可以见效的,需要全力改进。

 

比如产品力。数据显示,70平米以下成交数量大大减少,90平米以上的成交数抬头。是刚需购房减少了吗?非也!是刚需购房改变了!

人们对刚需购房的需求,已经不再是能住人就行,而是更趋向于一步到位的改善型住房。未来几年,一切产品,要围绕这个去设计和规划。今年上半年,产品力出色的房企业绩反弹明显更快。

 

比如服务力。业服务好,房子更保值增值,不仅客户更有粘性,销售端提高老带新成交的比例,而且物管本身也可以赚钱。


去年以来,物管公司扎堆上市,很多估值倍数超过了腾讯和阿里。更重要的是,这块的提升相对较容易。比如,某房企表示,今年公司出钱,对原有小区进行了翻修,立马赢得了业主的良好口碑。带动新盘销售。

 

再比如销售力。恒大上半年销售额和回款分别同比增长23.8%和66.5%,与其强悍的营销力紧密相关。加强自销团队的建设,是强化销售力的方式之一。禹洲今年上半年销售额位列第34位,较去年末提升23位,也与其去年成立了自销团队,强化营销能力的打造密不可分。(作者:明源地产研究院 明若)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各级政府、房地产开发商以及行业从业者们都在积极地应对变化,探索破局之路。我们看到,通过数字化转型,帮助企业降本增效、调整商业模式、拓展新业务是不少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核心抓手,也是各级政府引导与刺激政策的重要落脚点。
2022-03-21克而瑞科创 土地政策 科技  阅读:5664
中国地产行业诞生以来,从没有这样的风雨飘摇、黑云压城。近几个月来,如同鱿鱼游戏,每一周都有一两家开发商轰然倒下,行业陷入一个股债双杀的螺旋式下降过程。近期中央看到问题,政策表态要维稳行业,很多人乐观地认为是否政策转向了,地产春天又要来了。要放弃幻想,地产已经进入青铜时代,是一个冰河期与寒武纪,不会再有春暖花开,要做好漫长冬天的准备。
2021-12-29旭辉集团 土地政策 旭辉  阅读:6893
2020年下半年以来,面对宏观环境和房地产行业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加之房地产严控措施不断升级,作为资源与能源利用主要载体和空间打造主体的房地产品牌企业积极调整发展节奏,响应国家绿色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的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打造安全、健康、高效的绿色品牌体系,助力企业重塑品牌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健康持续稳健发展。本文对有利于房地产品牌企业绿色发展相关政策和利好因素进行梳理,以期对企业发展有所裨益。
2021-10-13中指研究院 土地政策  阅读:4843
是的,如你所看,近期,楼市调控从未如此密集。
2021-08-13米宅 土地政策  阅读:6052
在各种政策持续收紧下,房企融资规模大幅下降,政策推进下房贷集中度管理成效初显,银行业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速创历史新低,从政策调控的稳定性、连续性来看,下半年融资环境将维持收紧态势。
2021-07-09丁祖昱评楼市 土地政策  阅读:5076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