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商业或将迎来第二春!
柏利城商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刚认为,开发商做社区商业其实是形势所迫。因为很多商业头部房企,基本把大型综合体、城市商业都布局完了,接下来的市场空间在哪里?一个是城市更新,一个是社区商业。
万科、龙湖如何打造优质社区商业
虽然社区商业风口正猛,但同样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境,比如服务半径有限,客流固定,业态同质化、布局规划不合理、外立面设计缺乏规划等一系列问题。
万科、龙湖等标杆房企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
1、前期拿地预判与定位要做足功夫,让社区商业赢在前端
为了避免过分依赖后期运营的拯救力,前期拿地预判与定位选择一定要做足功夫。万科在做前期定位时主要采用的是4W+4H原则,一个解决战略问题,即做不做、在哪做、何时做、用谁的钱做,一个解决战术问题,即做多大、如何定位客户、如何差异化经营、如何线上线下结合。
图片来源:万科、易居沃顿
图片来源:万科、易居沃顿
保利认为,诉求决定业态,他们根据不同阶段人群的不同诉求,将客户的业态需求按照需求层次分为基础需求、升级需求、高级需求三个维度,随着项目运营交付发展,各业态占比随之动态变化。
来源:保利投顾研究院
综合客户需求层次,进而可将社区商业分类为九大业态 ,为居民提供便捷社区生活商业配套。
来源:保利投顾研究院
第一太平戴维斯广州商铺部董事张宸豪判断,除常规的“刚需”业态外,未来高端康养和医疗业态将迎来更大的发展“钱景”,它们也将成为社区商业的新宠。
除此以外,情感交流业态、互动性业态以及共享性业态都是未来社区商业业态组合的趋势。比如针对老人,可以构建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等,形成新的社区消费点,针对年轻客群,休闲健身、共享厨房、烘焙教室、健身等都是不错的既能休闲也能社交的业态。
比如万科目前自营品牌包括第五食堂、万享荟、梅沙教育、鱼羊集市等,碧桂园旗下的凤凰优选超市,恒大打造了自营影城恒大影城等。
此外,在品牌引入上,会优先考虑在其它区域被验证红火但在南部区域没有店的品牌,以此提高竞争力。
3、建筑设计,从被动到主动
以前一般是先设计住宅,然后再设计商业空间,这样会导致后期设计非常被动,比如很多商业空间只剩一些边角空间,商业经营非常不实用。
万科认为,要用主动社区商业的思维来做社区商业,也即商业和住宅统一规划、统一布局,这样社区商业也能有更多调整的空间。
❶增加开放性的特色空间,强调商业与住宅的交融
社区商业的本质是社区,无社区不商业,因此商业空间打造要从社区运营、社区业主的需求出发来设计。
一方面,提高室外开放性空间的比例,以此创造出街区、推台、广场、屋顶花园等休闲空间,吸引客流。
万科指出,同一个小区内,要强调商业和住宅的融合。比如将社区商业外空间延伸至社区内,使社区商业户外空间成为社区公共空间的一部分,这样可以吸引业主来到商业空间停留、休憩,提高商业空间的活力。
比如龙湖成都武侯星悦荟将整个项目从底层到顶层分割为三部分:商业空间、社交空间、居住空间。项目1-2层为商业空间。商业空间上面则打造成了一个供业主社交、休闲的邻里空间。
业主可以在这里种植、运动等等。
还有项目将小区入口与商业街关联起来,小区入口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店铺,这样商业街和住宅可以很自然的过渡。这样的设计也能吸引很多下班回家的业主到街上来逛一逛。
▲万科·未来城社区商业效果图
比如南京溧水的万科项目在商业街二楼规划了一条环形跑道,当有客户在二楼跑步玩耍时,对楼下的人也是一个诱惑,他们会好奇二楼到底有什么,好不好玩。
无锡万科邻里家Live则规划了大面积广场、休闲区、游乐区。
位于后方的商业建筑两边设有上下楼梯,中间设有两部直升电梯,每层两端都配备有公共洗手间。以此吸引客户去到二楼。
来源:同策资管
另一方面,通过互动体验增加客户逗留时间。
深圳某社区购物广场,在室内空间增添了光影、水幕剧场等互动设计。通过数字编程将海洋生物的图案呈现在地面上,当地面上出现海底生物游来游去时,孩子们会主动去互动,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家长们忙着拍照,不知不觉延长了逗留时间。
望京万科时代中心在小庭院结合大台阶打造宽9米,高3.65米的水幕剧场,也让客户很喜欢参与到其中去。
来源:北京万科设计VA
❷外立面设计
外立面可以说是商业项目形象的代表,对于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年轻一族来看,颜值很重要。
龙湖将天街外立面分为沿街立面低区、沿街立面中区、沿街立面高区、背街立面四个区域。他们认为,沿街立面低区是消费者敏感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需要在该区域进行最大的成本投入,创造出有标识性、到达感、空间气势、精致度的空间。
❸动线设计
动线的设计首先要解决的是交通便利性和可到达性的问题。针对动线设计,万科曾经曾经做过总结:
首先,设置充足的人/车流出入口,并设有专门的出租车停靠站;
其次,将商场的入口广场设置在商业界面道路交叉口,将来自不同方向的人流快捷进入,主入口最好设置活动推广去,吸引人流,并结合立面、灯光、场地标识设计,突出人口的识别性。而且所有商户进入购物中心,不单独对外经营,共享人流;
第三,可通过两端的次主力店和推广区拉动人员流动。比如北京住总广场动线就达150米,结合中庭及动线设置活动推广区,而且平面应尽量避免隐蔽的次流线,不易吸引人流。
而最主要的人员垂直交通,结合中庭布置,距离40-80米为宜,西侧自动扶梯带动人员在超市与购物中心间流动,两组循环扶梯位于主动线两端,距离约80米,视线通透。
服务细节做好了能带给客户好的体验,做不好很容易影响客户对商场的看法。
很多人性化细节投入成本很低,但客户体验感却很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