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北宅中心小学 | 腾远设计
阅读:3922 2022-01-11

640.jpg


从场地到场所——建造注定无法脱离大地,建筑总是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对场地环境的思考和回应。我们希望这所山谷里的小学,在满足功能适用又兼具美感之外,还能表达出场地的诗意和气质,与周边自然环境进行对话与呼应,从场地特点出发,因地制宜、因山就势,打造出富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教育场所。


640.gif

△概念生成图


01

场地与地形

 Site and terrain 


项目位于北宅街道,这里是青岛市崂山区知名的旅游观光目的地,著名的九水景区和华楼景区皆坐落于此,区内峰岭起伏,山石嶙峋,林木葱郁,流水淙淙。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樱桃之乡”,阳春三月,漫山遍野樱桃花开,香气溢满山谷,风景优美,游人如织。


640 (1).jpg
640 (2).jpg

△北宅景色


项目用地周边山丘环绕,丛林掩映,属于山岭起伏围合中的一块较平坦的山谷。东侧紧临山地,西南侧是396省道,省道外有五龙河流过,远处山影如黛,西北侧与崂山十一中相邻。场地东北侧稍高,整体坡度不大。


640 (3).jpg

△用地区位与地形


02

限制与布局

 Restrictions and layout 


场地呈不规则的菱形,南北方向长,东西方向短,场地中部宽度仅85米。场地大部分位置较为平坦,整体标高向从东北侧逐渐抬高。西侧396省道是校园的主要人流来向,西北侧靠省道处还有一块林业用地,不能作为建设和广场用途。

640 (1).gif

△功能布局图


校方要求设置标准300米跑道,根据地势和地形轮廓,将操场放置在场地东南侧,保证长轴基本为南北向,防止炫光、使用效果较好。教学功能区置于北侧,远离396省道和运动场的噪音干扰,同时尽量争取较好朝向,顺应山势布置为南向和东南向空间的L形体量。沿东南和西南侧设置二层局部三层裙房,放置体育馆、礼堂、教师办公等配套房间,形成一高一低两个L形体量共同围合庭院的空间形态,顺应地形、依山就势。


640 (2).gif

△设计生成图


主入口设置在西侧省道,北侧结合高差设置次入口。操场和教学区之间正好留出面向省道的主入口广场,形成进出校人流的交通缓冲及校车临时停放区。


640 (4).jpg

△校园主入口形象


体育馆位于一层靠近操场一侧,食堂、报告厅等区域放置在负一层,沿内院做下沉庭院,保证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内院与操场之间设置宽大的首层架空通廊,满足顺畅通行。


03

形体:起伏为山

 Building shape: Ups and downs as mountains 


在自然山林中,如何建立建筑与自然、身体与空间、视线与景观之间的关系,也是我们在这个项目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场地周围山势连绵,高低起伏。建筑形体也依循山势、结合功能,打造起伏转折、一气呵成的建筑形态,与周边山势形成呼应。教学楼西侧朝向省道部分顶部设置教师休息区,形成建筑的制高点,主体形态从西往东逐渐跌落,东段较低的建筑体量与山势更为融合。


640 (5).jpg

△释义图

640 (6).jpg

△效果图

640 (7).jpg

△实景图


通过立面的构件转折强化次入口,并结合转角部分的女儿墙,塑造富有雕塑感的建筑形象,也与东侧逐渐抬升的道路形成对话。


640 (8).jpg

△校园东南侧视点

640 (9).jpg

△校园东侧体育馆形象


校园入口正对的校园办公区局部三层,比周边高出一层,结合屋顶台地绿化形成高起的形体,塑造正对入口的建筑形象。


640 (10).jpg

△校园主入口形象

640 (3).gif

△形体分析图


04

空间:虚怀若谷

 Space:Downs as valleys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校的教学空间固然重要,同时校园里的交流空间和非正式教育空间也同样不容忽视。建筑通过形体的围合,营造安静敞亮、尺度宜人的内庭院,如同山中的峡谷,结合负一层的下沉庭院、二层阳台和三层起伏的绿化屋顶平台,打造标高不同、层次丰富的室外活动交流场所,为学生就近活动提供了可能,塑造富有活力和归属感的教育场所;让人宛若置身山谷,光影变化与富有雕塑感的形体相映成趣。


640 (11).jpg
640 (12).jpg

△内庭院实景图

640 (13).jpg

△建筑庭院剖面

640 (4).gif

△建筑内院的光影变化


往北出门厅通过室外大台阶可以直达负一层的下沉庭院,塑造既有良好通达性又富有雕塑感和山谷意向的校园空间。陶红色的悬挑阳台下是通往运动场的宽敞通廊,在廊下可以远眺山林景观。


640 (14).jpg

△室外大台阶


陶红色的悬挑阳台下是通往运动场的宽敞通廊,在廊下可以远眺山林景观。


640 (15).jpg
640 (16).jpg

△架空通廊


教学楼室内设置宽敞的交流空间,入口门厅南北通透形成联系内院空间的视觉通廊。进入主门厅,左面是一层去往二层的木制大台阶,可以布置为室内集会空间。右侧设置楼梯直通负一层的报告厅和食堂。


640 (17).jpg

△主门厅一层到二层大台阶

640 (18).jpg

△负一层去往一层的楼梯

640 (19).jpg

△门厅、中庭台阶与屋顶平台剖面图


05

立面:疏影横斜,山林意向

 Facade: sparse shadow and horizontal slope, mountain forest intention 


作为教育建筑,项目以统一的水平线条,塑造简洁流畅的立面节奏。教室的立面开窗为单元式做法,通过窗间墙的材质变化,形成较为灵动的立面韵律。


640 (20).jpg

△从庭院看教学楼南侧立面


项目周围是起伏的山地,林木萋萋,活力生长。教学楼裙房的办公室窗间墙,将竖向和斜向的木纹铝板交错布置,斜向元素与起伏的山地和建筑形体相呼应,也抽象表达了周围山中林木摇曳的姿态,通过横斜、宽窄和间距的节奏变化,塑造更为生动、更具自然属性的立面形象。


640 (21).jpg
640 (22).jpg
640 (23).jpg
640 (24).jpg

△立面细部示意图

640 (25).jpg

△立面细部疏影横斜


06

身体与空间、视线与景观

 Body and space, sight and landscape 


学校是学生学习、交流、成长的场所,我们希望孩子们在校园

里各个场景的穿越和不同路径的转换中,能通过视觉、触觉乃至听觉,通过身体感知去体验空间与光影变化,感受建筑与自然的呼应与共生。裙房屋顶随着形体的起伏设置了开放的绿化台地系统,孩子们下课后可以在这里登高望远,上下嬉戏,同时也可以结合种植箱成为自然园地,或举办小范围的表演和展示,成为山野和建筑中一处极具活力的场所。


640 (26).jpg
640 (27).jpg

△屋顶活动平台


教学楼的西侧端部设置了逐层挑出的L形转角阳台,成为沿省道一侧的建筑对景,也形成面对自然山景的270度观景交流平台。教学楼靠内庭院南北两侧,均设置了宽大舒展的阳台,既在形态上相互呼应,也提供视线和行为的交流与互动。


640 (28).jpg
640 (29).jpg

△L形转角阳台


07

形式的意义与场所的诗意

 The meaning of form and the poetry of place 


学校作为学生们生活、成长、接受全面教育的场所,我们希望其建筑与空间也能给学生以美的教育,同时表达出建筑与自然、空间与风景之间的呼应和联系。位于山谷环绕中的北宅小学,在很好的满足功能之外,我们也希望通过空间、形式与场所的打造,来适度表达场地、场所和地方的诗意。


640 (30).jpg

△教学楼西北侧

640 (31).jpg

△校园远景


起伏如山,虚怀若谷。我们希望建筑如巨石般完整有力、巍然屹立,又如群山般起伏绵延、一气呵成;层层跌落的庭院,如宁静围合的山谷,当朝阳照亮庭院,校园里绿树成荫,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宽大的阳台和屋顶起伏的绿色台地,是孩子们欢乐的游戏场,是360度观景的交流平台,也是山地景观中一处极具活力的新风景。在这里,孩子们快乐的学习与成长、奔跑与嬉戏,同时也能感受空间与光影、体悟建筑与自然。


640 (32).jpg

△夜景局部图

640 (33).jpg

△鸟瞰图


   

△校园视频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青岛北宅中心小学

业主单位:青岛市崂山区教体局,青岛市崂山区北宅街道办事处

代建单位: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中国,青岛市,崂山区

设计/竣工:2019/2021

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

设计单位:腾远设计

设计团队:WAT广维建筑设计研究室

项目总监:王震铭

项目经理:魏鹏

方案主创:魏鹏

方案设计:谭忠哲,柳兰,李雅竹,高铭,陈玺宇,黄雪峰,李金玲,邴兆廷

建筑设计:潘兴军,郑子明,王英弟,高慧继

结构设计:李强,苏志福

机电设计:邓熙灿,曾庆芸,温孚凯,李晓东,李宪波,王怡淼

室内设计:WAT广维建筑设计研究室

景观设计:訾亚菲,李昀书, 杨莹,WAT广维建筑设计研究室

幕墙设计:王维,张文庆

摄影摄像:三景影像,景雄文化,广维建筑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关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