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招商紫金智谷总部园 | 三益DESIGN
阅读:7408 2022-08-27

640.gif



「我是大自然的门徒,我坚定地认为建筑应该与自然融为一体。」


——建筑师 赖特



紫金山作为江南四大名山之一,有“金陵毓秀”的美誉,不仅是南京名胜古迹荟萃之地,更是南京的标志和象征。


南京紫金智谷总部园坐落于紫金山脚,地处“紫金山-灵山-龙王山”生态廊道,园区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位于栖霞区马群科技园区核心板块、产业、人才聚集地,是三益携手招商蛇口在紫金山沿脉黄金地段,打造的一座以“人工智能”和“互联网+”为主导产业的创新科技园。


640.jpg

△园区坐落于紫金山脚  摄影: 刘松恺

640 (1).jpg

△产业服务区  摄影: 寻美影视

640 (2).jpg

△产业加速区  摄影: 刘松恺

640 (3).jpg

△产业总部区  摄影: 刘松恺



# 以EOD模式打造产业有机生命"智能体" #


作为南京城东“环紫金山”区域内首个以人工智能产业为核心定位的产业载体,南京紫金智谷总部园致力于打造一座以人工智能为主导,以跨界融合为特色,以创新创业为聚力的高端绿色生态总部基地。


640 (4).jpg

△园区可远眺紫金山景  摄影: 刘松恺


园区整体规划设计采用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模式),采取“外部延绵山景+内部共享花园”的设计理念以及“巨型花园景观中轴”的设计概念,从紫金山景观入手,通过整体的量身定制,扩大景观视野角度,与远处紫金山景形成互动,打造出一座产业有机生命“智能体”,完美呈现了人与自然与空间的融合关系。


640 (5).jpg

△园区整体规划设计采用EOD模式  摄影: 刘松恺



#01

生态体验型人工智能“绿谷”


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是互为助力的,产业园既是一个高效的生产基地,更应当是一个绿色生态的大花园,此次园区规划设计以强烈的共享花园中轴为主旨,贯穿始终,打造出一个生态无界的人工智能“绿谷”。


640 (6).jpg

△生态无界的人工智能“绿谷”  摄影: 刘松恺


无界共享,花园中轴 

紫金山,又称钟山,作为南京“绿肺”,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满山苍翠,山光与水色齐收,是非常难得的景观资源。项目坐落于紫金山脚,基地西侧为主要景观面,视野可无遮挡眺望紫金山。因此设计从紫金山景观入手,分析基地不同位置对紫金山的观赏角度,最大化实现外部借景。


640 (1).gif
640.png

△设计理念


建筑师将紫金山景作为终极远眺点,在场地内以园区入口为起点,营造了一条花园景观中轴,并在端部打开,扩大景观视野角度,与远处紫金山景形成互动。同时以此花园中轴串联所有AI业态,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将建筑尽量置于南北两侧,最大化释放共享花园。


640 (7).jpg

△与远处紫金山景形成互动  摄影: 刘松恺

640 (8).jpg

△绿色生态的花园环境  摄影: 刘松恺

640 (9).jpg

△最大化释放共享花园  摄影: 刘松恺



形体错动,景观渗透 

园区建筑虽贴临基地边界,但建筑师利用建筑形体的错位,在视觉上形成了错落有致、富有变化的立面效果,同时在空间上让园区有了收放自如的呼吸感。交错的形体对内让中轴紫金山景观可以渗透至每一个办公组团,对外可以将广场和院落还给城市,并将城市景观纳入场地,让园区与城市有了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感觉。


640 (2).gif

△景观渗透分析

640 (10).jpg

△园区景观中轴面向紫金山打开


开放包容的布局设计,使园区内外均可到达花园景观中轴,人们可以在景观中轴上进行互动、交流,也可以在每个建筑组团错落的庭院中进行休憩、活动。整个园区仿佛一个生态无界、交流无界、互动无界的共享花园。


640 (11).jpg

△错落有致的建筑形体  摄影: 刘松恺

640 (12).jpg

△花园景观中轴  摄影: 刘松恺

640 (13).jpg

△中轴下沉广场  摄影: 刘松恺

640 (14).jpg

△绿色生态的庭院景观  摄影: 刘松恺



品质规划,人车分流 

园区的主入口设在基地东侧,沿景观中轴从东至西依次为产业服务办公、孵化型办公以及产业总部,同时结合景观中轴设置部分园区配套,如下沉广场、体验花园等,增加园区体验的丰富度,为园区营造更好的环境。


640 (3).gif

△流线分析及功能布局


中轴景观的置入让园区总体布局自然形成清晰的人车分流流线。车行外围,可以到达每栋办公单体准确落客,同时在南北道路两侧设置适量的停车位,方便进行地面停车。人行则进入场地内部后分流,沿中央景观步移景异的同时,便可到达办公地点,真正做到人车分流,互不干扰。


640 (15).jpg
640 (16).jpg

△车行外围  摄影: 刘松恺

640 (17).jpg
640 (18).jpg

△人行内部景观花园  摄影: 刘松恺



#02 

多维交互的未来办公场景体验


在建筑设计上,无论是办公产品,还是配套产品,三益都强调从单调呆板走向灵活多元,从传统封闭走向开放互动,设计希望通过重塑园区中的人际关系与产业网络,打造出有温度的产业办公环境和多元互动的工作场景。


640 (19).jpg

△总部办公产品  摄影: 刘松恺


产品模块,灵活多变

设计充分考虑了园区的适应性与灵活性,将景观价值高,私密性好的西侧作为销售,东侧作为自持。销售区在满足规划要求分割单元为300平米的前提下,建筑师研发出“品字形”新产品,将建筑以模块的形式置于场地之上,模块单位可分可合,产品组合灵活多变,为企业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办公空间选择。


640 (4).gif

△灵活多变的产品模块


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品字形”的任意羽翼或者其中某层进行入驻,还可以在企业发展之后,选择独立的一整栋办公总部,满足企业的可生长性。同时“品字形”的建筑形态,让每一个建筑体块都实现了三面采光,产生出一种独栋感,满足不同企业多元化的需求,凸显企业形象。


640 (20).jpg

△设计将建筑以模块的形式置于场地之上  摄影: 刘松恺

640 (21).jpg

△“品字形”的建筑形态  摄影: 刘松恺

640 (22).jpg

△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任意模块  摄影: 刘松恺

640 (23).jpg
640 (24).jpg

△每一个体块都产生出“独栋感”  摄影: 刘松恺



体块交错,互动体验

建筑师将编织交错的设计理念延续到建筑设计层面。将园区入口处AI服务中心和AI研习中心两栋原本方正的形体进行体块交错,形成了错落有致、富有变化的立面效果,同时增加交流灰空间,与周边空间形成互动。


640 (5).gif

△编织交错的设计理念

640 (25).jpg
640 (26).jpg

△错落有致的立面效果  摄影: 寻美影视


产业总部区的“品字形”建筑,同样在局部进行体块交错,释放出更多的体验场所,形成形式多变的露台空间与紫金山及景观中轴互动,既模糊了室内外的界限,又为使用者创造出更多的交流、休憩和观景空间。


640 (6).gif

△建筑体块生成图解

640 (27).jpg
640 (28).jpg

△形成多变的露台空间与景观互动  摄影: 刘松恺



#03

精细化设计成就艺术品质


在设计过程中三益的建筑师始终坚持以高品质、精细化设计为出发点,全程把控设计服务品质,重视建造细节以及空间体验,最终让园区得以高品质地呈现。


640 (29).jpg

△建筑细部  摄影: 刘松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