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陵甲萨文化遗址旅游景区提升改造 |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阅读:3534 2023-01-05

阿坝坚决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立足全州发展布局,着眼马尔康实际,明确提出“马尔康市要加快建设旅游文化名城”的战略定位。其中最基本的是达到三个目标,即建设生态名城、旅游名城、文化名城。2020年底,汶马高速正式通车,加速了马尔康建设旅游文化名城的速度。

抓住筹备70年州庆重大契机推动州府城市建设,全力推进“州庆”工程,城市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群众过得更幸福,做好风貌改造、完善城市功能、生态保护治理、环境治理整顿、培养发展产业。婆陵甲萨文化遗址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被列为阿坝州70周年州庆项目,由SADI设计一所负责


640.png

▲ 改造实施区域


项目认知

梳理古城历史 揭开神秘面纱



婆陵甲萨古城遗址,意为“保宁都护府”或“用泥土筑成的官府”。传说是由哥邻国国王董卧庭和利啰在唐朝的帮助下所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唐朝-吐蕃百年战争(623-907年)


天宝初年(742)唐与吐蕃的战争中,唐朝取得了几次胜利,剑南西界较之高宗至玄宗开元时期旧界有所扩展;八载(746),置保宁都护府于索磨川(今四川阿坝梭磨河),以领新恢复的若干贞观旧羁縻州和增设的羁縻州。安史乱后又没于吐蕃。



哥邻国传说


传说唐代西山八国之一的哥邻国,其境内沟壑纵横,林木参天,河谷有黄金,高山有宝藏,有了这样的天时地利,加上经过世代哥邻王夜以继日的聚敛,到董卧庭时,财富已十分可观。哥邻国王董卧庭在长安拜见唐王时不幸死在绵州(793)。命其子利啰为保宁都督府长史。袭哥邻国王。利啰喜欢狩猎,有传说,哥邻国王利啰把宝藏埋藏在了婆陵甲萨旁边的山谷里。


640 (1).png

▲ 西山八国分布图


项目思考

塑造文化地标 探寻遗址记忆



婆陵甲萨遗址目前仅存数座泥石砌筑的土垒,暂无新的考古发现和文物遗存,远古的传说也为它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在得到当地主管文物的部门对婆陵甲萨遗址的相关介绍和他们对遗址景区建设的相关建议后设计团队逐渐有了设计的思路。


640 (2).png

▲ 遗址现存土垒



自然山水禀赋


640 (3).png


依托马尔康特色自然资源,嘉绒风情,呈现核心资源叠加,将拥有高度的开发性可塑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640 (4).png
640 (5).png
640 (6).png


嘉绒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嘉绒藏戏表演形式独具一格,特色鲜明;哈玛舞承载着古代嘉绒藏族精神文化,是研究嘉绒藏族文化历史的重要依据;嘉绒民居邛笼是迄今汉文史籍记录的对青藏高原碉楼的最早称呼,以独特的“垒石为室”的建筑传统和“邛笼”式建筑风格,反映出嘉绒藏族的勤奋和睿智。


项目充分利用场地的自然环境,结合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场地的各个节点打造具有传统民族风貌的构建筑物,塑造能够承载当地的非物质文化的展演和体验场景。


塑造文化地标 探寻遗址记忆

激活城市活力为背景

建设旅游名城为纲领

形成文化特色为主脉


640 (7).png

 总平面图


640 (8).png

▲ 游线及景点分布平面图


640 (9).png

▲ 道路设计平面图


项目所在地北侧是梭磨河,东侧天然冲击山沟,南侧是连绵群山,西侧有一广场驳接城市桥梁和绕城隧道。基地整体和城市形成割裂的局面。项目的可达性成为项目最大的痛点,为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团队分别在北侧修复人行栈道与人行吊桥驳接从山沟沟口进入遗址片区、东侧在滨河路设置观光电瓶车经过俄尔雅五组村庄进入遗址后山、西侧广场设置垂直升降电梯抬升60米直达文化遗址广场。



后山观光车入口


后山观光车入口配置一座驿站,提供观光车换乘、换乘等候区、卫生间等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并设置观光车维修车间。


640 (10).png

▲ 观光车道及换乘中心效果图


640 (11).png

▲ 驿站效果图



人行吊桥改造


天桥改造增加了藏式装饰门头,在吊桥右侧增设骑马射箭雕塑景墙指引遗址人行入口方向,雕塑景墙也烘托出古时战争的氛围。


640 (12).png

▲ 改造前


640 (13).png

▲ 改造后



文化展厅


沿滨河路到达遗址人行入口,入口构筑物采用嘉绒藏式风格造型仿夯土外墙,内部陈列遗址相关图文信息,为前来参观游玩的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介绍遗址概况,后期作为景区大门使用。


640 (14).png

▲ 遗址展廊效果图



婆陵甲萨圣泉


圣泉位于文化展廊背面,有一处天然泉水从石壁中涌出,每天都有当地人往来于此自带容器接纳山泉水背回家中。此处将道路翻修并增设平台,利用地形高差设置景观跌瀑。保障取水人安全的情况下将其打造成入口打卡的景点。


640 (15).png

▲ 婆陵甲萨圣泉效果图



游客接待中心


配套有纪念品、当地特产销售、游客咨询应急医疗救助站、VR体验厅以及配套卫生间等。考古工作阶段可作为考古学者临时工作站和会议交流中心。


640 (16).png

▲ 游客接待中心效果图



文化遗址广场


文化遗址广场在现有台地广场基础上改造,设计融入嘉绒藏族传统建筑元素,用“土”作为场景的材质基调,广场包含弧形观景平台、非遗展演舞台、非遗传习所、观演梯步、勇士广场,结合各个节点打造形成灵活多变的消费休闲空间和非遗体验空间。


640 (17).png

▲ 弧形观景平台,此处可观看马尔康城市第五立面


01  非遗传习所


作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体验基地,游人可以在此看到当地非遗手工艺品的展示,也可以亲手体验这些手工艺品的制作技艺。


640 (18).png

▲ 非遗技艺体验区效果图


640 (19).png

▲ 非遗传习所效果图


02  非遗展演舞台


白天和夜晚可观看具有嘉绒民族特色的表演,如哈玛神兵舞和嘉绒藏戏,了解当地传统民俗、民族艺术与遗址传说。


640 (20).png

▲ 非遗文化展演舞台效果图


03  勇士广场


神秘的婆陵甲萨曾是军事要塞,由谁修建、为何而建已成谜团,所以用抽象的士兵雕像阵列广场中模拟当年战士戍边固防的场景。广场四角树立瞭望塔增强场景空间次序也渲染了军事氛围。瞭望塔之间的文化墙诉说了千年前唐朝与吐蕃的文化渗透与战事往来。


640 (21).png

▲ 勇士广场效果图


04  趣味考古


构筑物同样采用了嘉绒传统建筑样式,土墙上介绍考古工作的流程,内部空间分成三级台地,每级都设有考古沙坑,激发儿童对考古挖掘的兴趣。同时为家长提供休息坐凳,儿童卫生间等配套设施。


640 (22).png

▲ 非遗传习所效果图


640 (23).png

▲ 趣味考古效果图


05  烽火台观景平台


介绍过去战时的烽火台传信原理,引发游客对婆陵甲萨遗址军事作用的联想。平台地势较高可俯瞰整个文化遗址广场,远眺沟壑中的马尔康城区,形成视线绝佳的观景平台。


640 (24).png

▲ 烽火台效果图


06  遗址片区


遗址片区以保护为主,在现有栈道边增设休憩坐凳和夜间投影、光彩,在投影中可以看到远古婆陵甲萨的故事。


640 (25).png

▲ 遗址片区效果图


640 (26).png

▲ 遗址片区夜景效果图


07  羌桃林景观平台


游览完遗址其他景点后会顺着山沟的木栈道下山,途径一片羌桃林,羌桃林高大繁茂有开敞的林下空间和山沟溪流,景色绝佳的还有松鼠和各种鸟类栖息在此,当地人会放置吃食喂养这些野生动物。在这片羌桃林下根据地势起伏设置供游人休憩、野餐、纵情歌舞的木平台。


640 (27).png

▲ 景观平台效果图


640 (28).png

▲ 景观平台效果图


640 (29).png

▲ 山沟溪流效果图


08  景观电梯


项目西侧广场设置垂直升降电梯直达文化遗址广场,电梯和文化遗址广场间设置高空玻璃栈道。可供游人高空观景,打卡体验刺激的空中栈道。


640.jpg

▲ 西侧入口电梯效果图


09  游客咨询中心


游客咨询中心坐落于项目西侧广场,广场设有停车楼和地面停车位,是该项目唯一提供停车功能的区域,咨询中心提供便利的游客服务如旅游咨询、泊车服务、电梯及景点售票等业务,同时配备了卫生间。


640 (30).png

▲ 西侧游客咨询中心效果图


历史往往通过一个个物质载体呈现于现实之中,这些载体可以是书籍、建筑、容器……一砖一石、一花一木,无一不刻画出一段鲜活的历史,婆陵甲萨断掉的一座座城墙、一篇篇历史,打开了千百年汉藏文化的壁垒,塑造了独具特色的嘉绒藏族风情走廊。


项目规模:总建设面积59259.4㎡

建设时间:2022年8月-2023年6月

建设单位:马尔康嘉绒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SADI 设计一所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