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北区甬江实验学校 | DC国际
阅读:9249 2020-03-21

640.webp.jpg


◎西北角鸟瞰 ©夏至

甬江实验学校位于宁波市江北区,是一所54班九年一贯制学校, 学校东至梅竹路,南至聚兴西路,西至石台路,北至徐江岸路,总用地面积34484㎡,总建筑面积约29500㎡。



01
空间模式
Spatial Mode

在素质教育的当下,学校教学的目的已经不仅仅在于传道受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使其可以乐学其中。因此传统的教育中相对独立的,单功能的教学空间已经 不能满足当下教育中越来越强调的学科互相融合,注重生态性、体验性的复合型空间需求。基于这样的思考,在本项中设计提出“乐学大院”的空间概念模式。

640.webp (1).jpg

◎东侧鸟瞰©夏至

所谓“乐学大院”,简单来说,校园既是“学园”也是“乐园”,在帮助学生可以更好地从课堂获取知识的同时,通过灵活多样的功能设置以及多维度的空间设计丰富学生课堂内外的活动,鼓励学生互动交流,赋予学生社会性,就像一个学习的综合体一样。

640.webp (2).jpg

◎内院空间©行知影像

640.webp (3).jpg
◎二层活动平台©行知影像

从建筑空间的角度,“乐学大院”的模式有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通过“自成天地”的围合,有效地避免外界干扰,围合成的空间产生的稳定感,从而带来空间上的归属感;二是将公共性最大化,使教学资源最大化共享,校园活动空间最大化拓展,以此成为激发校园活力的源泉。本案的大院手法正是通过将建筑的功能实体布置于基地边界,进而围合出内部最大面积公共空间。这一模式与下围棋类似,用最少的建筑功能体量围合出最大的公共空间面积。

640.webp (4).jpg
◎内院©行知影像

640.webp (5).jpg


640.webp (6).jpg


◎二层活动平台©行知影像


02


总体布局


Overall Layout

教学活动区域,是以教室及行政办公等用房围合成的“大院”,形成了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内向型空间。南侧沿聚兴西路为低年级教室。北侧沿规划道路西侧为高年级教室, 东侧为行政办公用房。西侧沿石台路为专用教室。这样既分隔了高低年级教室,又在高低年级教室间起到联系的作用。教师办公空间布置原则是靠近各年级教室布置,方便“教”与“学”直接的联系。

640.webp (7).jpg
◎功能布局示意

通过在“大院”中置入大体量公共空间,从而形成以公共空间为核心的校园空间模式。体育活动室置于“大院”内部东侧, 靠近体育活动区,并结合形体设置面向跑道的主席台。图书馆布置在“大院”内部西侧, 与体育活动室形成东西向的轴线关系。报告厅与合班教室分别布置在院内西南、西北以及东南方位。食堂设置于东北角下风口。各公共空间之间及教学用房间通过连廊便捷联系。并且将原来的一个大院分成一大院+四小院,五个生态院落,避免了“院大而无物,”同时也丰富了空间的层次。

640.webp (8).jpg
◎顶视©夏至




640.webp (9).jpg
640.webp (10).jpg
◎内院©行知影像

“大院”在四边进行退让,南北两侧分别设置为低年级和高年级主入口,东西两侧则是辅助入口和体育场看台。同时为了解决围合空间可能带来的封闭感,先在体量上将建筑底层架空削减其体量感,又将建筑的四角和四边打开,以开放交流的姿态面对城市,同时可以满足门厅,接送,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等公共服务空间的需求。

640.webp (11).jpg
◎“大院”在四边进行退让©行知影像

640.webp (12).jpg


◎底层架空©高盘




03
“折纸”立面
  "Origami"Façade




立面设计同样围绕“乐”的概念展开,以一场折纸的游戏演绎生成,首先将“纸带”旋转压叠,以不同颜色区分内外面,形成自内向外翻折效果,同时将“纸带”沿建筑四周折在四个外立面上,形成一气呵成的整体立面效果。大院的内立面采用了同样的手法折成,并将室外的楼梯统一在“折纸”体系之中,形成了整体、丰富、有趣的效果。折纸立面赋予了学校以灵动活泼的形象,也创造了时尚优雅的城市界面。

640.webp (13).jpg
◎折纸概念示意

640.webp (14).jpg
640.webp (15).jpg


◎“折纸”立面©夏至




04 
绿 色 建 筑
Green Building

甬江实验学校在建筑上采用了了太阳能发电系统、雨水回收系统、屋顶绿化系统及透水地面等一系列的绿色建筑技术。同时在建筑外墙、架空层和屋面等均选用了保温材料, 在满足功能要求、形象要求的同时,做到节能环保、促进可持续发展。

640.webp (16).jpg
架空走廊©高盘

640.webp (17).jpg
 廊下空间©高盘

640.webp (18).jpg
640.webp (19).jpg


◎细部节点©高盘




材料参数说明:

外墙:采用200mm厚陶粒混凝土复合砌块(900级)(夹芯EPS)及30mm厚无机轻集料保温砂浆C型。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层或外挑板:采用35mm厚岩棉板。

屋面:采用100mm厚挤塑聚苯板(燃烧性能为B1级)。

外窗:采用断热铝合金节能窗,窗框材料:隔热金属型材窗框,玻璃类型:6透明+12空气+6透明,玻璃厚度:6+12A+6。




尾声:


乐 学 其 中 , 内 外 兼 表

Enjoy learning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当项目正式启用的时候,我们也得知,甬江实验学校受到“乐学大院”的设计理念的影响,在遵照国家课程设置和学科属性的前提下,对学校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创新,将课程设置为“品德与健康、语言与阅读、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审美”四大类,希望以此体现学科共有的价值取向,使得传统教学中内容差异性较大的学科开始走向融合,让“乐学”理念真正的贯穿甬江实验学校的内外。

640.webp (20).jpg
◎体育场©行知影像

这也正是我们一直所相信的——设计一所学校不仅仅是在创造一个实体的建筑空间,更是通过对场所的营造来激发对教育方式以及组织模式的一次新的探索。
   640.webp (21).jpg


◎操场视角©行知影像




设计方:DC国际 · c+d 设计研究中心
项目设计 & 完成年份:2016-2018
主创及设计团队:董屹、高盘、贺玮玮、章甲、肖蓉、侯嘉伟
项目地址:江北区聚兴西路与梅竹路交叉口
建筑面积:29500㎡
摄影版权:行知影像,夏至,高盘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关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