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滨湖新区是合肥市“141城市空间发展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合肥打造现代化滨湖城市,提升省会影响力,落实合肥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合肥昆仑御项目所在滨湖金融中心,周边有大量的高端住宅群、银行机构集群、商务办公集群以及约11所学校等。坐拥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服务于高端精英圈层,充满了发展潜力和无限可能性,在设计的时候,我们认为该地块的规划上不仅是在回应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更应该面向未来,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树立一个全新的标杆。
合肥昆仑御是一个商业+住宅的综合项目,在设计最初,主要是考虑商业与住宅这二者之间的划分。因此我们从历史和城市等角度出发,统筹考虑。
从历史角度,《周礼·考工记》有云,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简单来说就是:周王朝在建造皇宫的时候,南面为居所,北面为市场。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延续了古人的思考,商业布置在北侧,住宅布置在南侧。
从城市角度而言,基地东侧的徽州大道为商业金融中心,纵向推进新区发展,将商业放置于基地北侧,与商业金融中心呼应,延伸商业氛围。同时基地北侧为在建五号线,更易于接驳人流。
设计始终以场地和使用者的基本需求为锚点,充分秉持了新区节约集约用地、生态环保等先锋规划理念,实现街区到社区的零距离转换,也是为城市打造一座引领未来的空间容器,在这里,将承载着人们的记忆,让城市生活在这里肆意的生长。作为两种差异巨大的场景想象:熙熙攘攘,车马如龙的都市繁华街景与恬淡宁静悠闲的低密度品质人居景象在合肥华润昆仑御项目中得到了有机的调和,也互为助益。未来,原有的城市绝对中心概念被模糊,而以社区服务为载体,多场景结合,集商业活动为一体的开放式街区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在这座以传统街巷为原型,结合现代人多元的生活方式所打造的开放型mix街区,通过纵深的空间和齐全的业态可以为市民提供多方位的优质服务。昆仑御真正的将街区引入社区,又将生活融进城市。
实践于有关未来城市生活的新提案,不止于理念,更需要以建筑的实体为物质载体,以空间手法的精心设计回应时代问题,营造出可以自我迭代的场所。设计中通过引入内街,将商业分为两个部分,与西侧商业中心呼应设置入口广场,将整个片区城市空间节点串联。通过将体块切分,增加内外实现通廊及商业动线。
◎商业街区生成图
整个街区中包含三条商业街——北侧沿成都路“城市商业街”,建筑形式大气简洁,营造现代城市界面;南侧沿开放支路靠近住区,定位为“乐活商业街”,打造慢节奏街区生活;中间的是“风情商业街”,提供多元化、差异化的购物体验。◎商业街区与城市共容
通透材质营造的商业界面带来的极高开敞度是视线得以投射的基础;合宜的街道高宽比所为何的空间尺度为使用者带来心理上的舒适体验;错动平台形成的罅隙,缀以植物所助长的绿视率、丰富而混合充分的业态、泾渭分明的人车分区都是合肥华润昆仑御项目设计过程中被反复考量细节。在住区整体规划上,以“一心、两轴”为整体框架,一心”即地块中心由高品质的大面宽洋房组团;“两轴”即以三个出入口为分界,形成的横纵两轴。
◎住区规划生成
整体楼栋为正南北向布局,南侧为6-8层的洋房,北侧为15-25层的高层,从南到北是一个逐渐起伏的过程, 建筑的高低错落衍生了丰富灵活的空间形态,塑造良好的城市界面。
◎高低错落的城市界面
与此同时,依循古制,中轴对称,打造多进制的空间序列,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现代设计为手法,展现有内涵的人文社区。
在小区内部,设有宽度有二十多米,长度超百米的超大中心花园,在规划初期,为了将中心花园与南侧绿地相连通,我们取消了南侧的2栋洋房,让居民足不出园,便可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态体验。在洋房和高层的宅间,也都设有三十米左右的景观空间,使得人们可以充分感受到社区内“处处有生机,步步有意趣。”
◎中心景观效果图
4栋高层及4栋小高层均采用首层架空式处理,架空后的底层平面自然形成半室外空间,可用于邻里交往、景观营造、社区活动等多样化功能,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用地范围内的土地资源,也消除了建筑内外空间界限。
洋房首层均带地下室,南向设置下沉庭院,一头连接自然,一头连接温馨的家居生活。在后期也留给业主无限的发挥空间。
◎多层住宅效果图
在建筑造型上力求表达时代感,在汲取现代简洁、明快的特征及合肥人居习惯上,通过色彩、材质、比例的仔细推敲,进行合理搭配。以诗意的态度演绎一座城市的生活向往。
从城市到街区,由街区到社区,不同空间尺度与层级的关系最终落脚于人的尺度,在咫尺之间的交互体验之中,让建筑得以被阅读,被理解,也让城市居民真正的感受到认同与向往。
在城市和居住空间之间,缓冲与激活等多种需求并存、分区与联结的渴望并置之时,通过对当下日臻成熟的开发模式进行更多的思考,将街道空间重新回嵌于都市居民的真实需求与多元渴望,是我们为城市未来生活提交的一份全新答卷。住宅设计团队:王雷鸣、雷阳、周焰坤、黄鸣飞、陈舒云、曾小涛、丛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