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D+IOD,长三角都市圈发展未来时
阅读:4412 2021-04-06

随着城市交通、产业体系、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都市圈概念逐渐衍生并日渐成熟。都市圈已经成为带动国家经济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协调区域发展的最大推动引擎。未来都市圈的发展更将是吸引资金、人才和产业,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带动经济整体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长三角都市圈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城镇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化地区,以仅占全国2.1%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全国20%的经济总量,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640.png


01

长三角都市圈过去时


都市圈发展格局是城市化的催化剂,也是经济体的发展引擎。在成熟经济体内,GDP的贡献极具影响力。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一般是人口和国家资源及财富高度集聚的大都市。长三角都市圈是我国形成最早、一体化水平最高的都市圈,地处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交汇区域,在我国区域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长三角都市圈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以及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


第一阶段(1980年代):长三角都市圈缘起要从1982年提出“以上海为中心建立长三角经济圈”的设想,最初范围包括上海、南京、宁波、苏州和杭州。后范围扩大至江浙沪两省一市,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和宁波10个城市,据此形成了长三角都市圈的雏形。在第一阶段的长三角都市圈主要以“上海经济区”的概念出现,发展模式以上海为核心向外输出生产要素,苏南、温州模式并重。


第二阶段(1990年代):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上海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制定了“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开发方针。依托上海浦东开放优势,长三角都市圈进一步扩容,涵盖了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镇江、杭州、扬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台州、舟山等15个城市。1992年,建立了长三角15个城市经济协作办主任联席会议制度。1997年,又升格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通过常设性的协商平台机制,打破了行政区域经济管理体系桎梏,形成了市场一体化合作模式。


第三阶段(2000年代):2001年,苏浙沪两省一市发起成立了由常务副省(市)长参加的“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制度,长三角区域合作进入了一个着眼于建立长期性、战略性、整体性区域合作框架的新阶段。长三角都市圈覆盖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包括40个地级市和1个直辖市,对外开放合作能级不断上升,形成了大城市落位总部集群和中小城市落位生产基地产业聚群的协同分工模式。


第四阶段(2008年之后):2008年3月,安徽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关于将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分工确定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建议》,同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公布,第42条提出“积极推进泛长江三角洲区域合作”,将“泛长三角”首次写入中央文件。2010年6月,我国首个跨省级行政区区域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出台,“泛长三角”再次被写入。长三角都市圈形成了以上海为核心,沿沪宁和沪杭甬线、沿江、沿湾、沿海、沿宁湖杭线、沿湖、沿东陇海线、沿运河、沿温丽金衢线为发展带的“一核九带”格局。随着政府端协商机制的日趋完善,推动了以上海为龙头的,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的同城化发展。


02

长三角都市圈现在时


2016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城市群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4省市26个城市组成,其中安徽8个。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赋予了长三角“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战略定位,并明确长三角将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


根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都市圈扩张潜力报告》显示,在全国30余个都市圈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领衔的四大成熟型都市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活跃增长极。长三角核心城市上海以“1+8”(上海 + 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宁波、嘉兴、舟山、湖州)的方式打造了中国最大都市圈,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根据2019年统计数据,长三角都市圈26市生产总值20.4万亿元,占我国经济总量的20.6%。相较于其他都市圈;长三角都市圈26个城市之间发展也相对平衡,上海以超过3万亿GDP位居全国第一,长三角都市圈内也有7个城市超过1万亿。根据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在上榜的133家中国公司中,来自于长三角都市圈的企业有20家,占比达到15%。在人口吸纳力方面长三角都市圈也表现出了绝对优势,2019年长三角都市圈所涉及的江浙沪皖四地总共引入外来人口近100万。


长三角都市圈以占全国1/50略多的土地面积,稳定产出了全国1/5强的经济总量,吸纳了全国1/10以上的常住人口,形成了以上海为主中心、苏州、杭州、南京、合肥等为副中心的多中心发展格局。总体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是支撑和引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功能区。


640 (1).png


03

长三角都市圈未来时


2019年2月2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中国都市圈发展的顶层设计——《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2年,中国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到2035年,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并要求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2020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高质量发展的都市圈,将在未来中国经济蓝图中扮演关键角色。


但就长三角都市圈而言,虽然GDP总量领先于全国其他都市圈,但人均GDP和单位面积产值却低于粤港澳,说明其土地和人口基础虽然雄厚,但在单位生产能力仍然不足。此外,从世界级资源吸引力来看,全球200强高校和世界500强企业在长三角或上海的数目远小于粤港澳和京津冀都市圈,说明长三角都市圈对世界级大企业的吸引力仍然处在竞争劣势,全球影响力仍然不足。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公共资源的过度集中,也导致房价过高、劳动力成本上涨过快、土地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出现。产业方面,除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外,大部分地区均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并集中于中低端制造业。城市主导产业同质化严重,产业定位不够明晰等问题仍然存在,产业协同尚未充分发挥。


高效便捷的交通作为撬动城市格局调整、重塑产业经济地理的重要杠杆,可以有效提升长三角都市圈的城市能级。同时,城市作为人口聚居最集中的空间组织,庞大的市民社会和潜力巨大的消费群体,也为城区发展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针对长三角都市圈的发展特征,构建以TOD+IOD的发展模式成为都市圈建设的必然趋势和新动能。TOD+IOD的发展模式就是以交通为先导,建立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建设1小时通勤圈,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以产业为基础,产业的分工协同发展,支撑都市圈整体经济发展。


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公共交通引导的城市开发)。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王国平在《轨道与城市——第二届TOD 2020杭州论坛》上就指出,“从高速交通建设与新型城镇化互融互促的角度来看,大TOD 模式是保障城市群、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战略”。TOD概括说就是通过“人跟线走”的引导以及公共交通和用地一体化的发展,引导人口向交通设施高效集聚,进而形成紧凑型的网络化城市空间形态。IOD(Industry-Oriented Development,产业引导发展的城市开发)则是依托长三角都市圈的产业优势,对原有的传统产业空间调整优化,特别是将产业中的研发、孵化、资本化等环节要素集中在城市某一空间完成,实现多要素融合发展。在伴随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以几何式的速度扩张,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满足企业多元化的需求,成为产业园区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TOD+IOD”发展模式的核心就是通过“交通+X”驱动力的构建,其中X就是匹配当地特色的产业驱动,形成以交通和产业两大引擎双轮驱动的都市圈发展新模式,这样既能高效分配资源要素,同时也能拉近城市间的距离,实现合理化产业分工协同,进而各自形成特色化产业集群,错位互补发展,发挥都市圈的真正效能。这种发展模式的关键在于产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区域协同发展。


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作为长三角都市圈的一个节点,交通便利、产业基础较好,依托自身的区位优势、人才优势、交通优势,已经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第一站和桥头堡。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合肥生产总值仍达到10045.72亿元,正式晋级GDP万亿俱乐部城市。安徽工业化发展基础总体情况较好,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已经形成一批国内乃至国际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以京东方为例,2015年第10.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生产线在合肥开工建设,同时吸引康宁公司(10.5代液晶玻璃基板项目)等多家配套企业落户合肥,进而形成半导体显示产业链集群化布局。京东方正是看中了长三角腹地相对廉价的土地资源和密集的劳动力资源,在兼顾资源、客户、成本、软环境各方面考量之后,选择落户合肥。此外,像奇瑞汽车、蔚来汽车、长鑫存储等知名品牌在成为行业领跑者的同时,也带动了上下游配套产业的发展,提升了长三角都市圈产业品质。


640.webp (28).jpg


结合长三角都市圈的经济发展总体特征,合肥通过构建以中心城市产业高端化,周边城市产业特色化的发展模式,促进资源要素在长三角都市圈城市间的流动与共享,在避免都市圈内产业的同质化竞争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长三角都市圈的整体产业竞争力。


发展都市圈对于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产业分工协调、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等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区域一体化交通的进一步发达便捷,长三角都市圈未来将有望成为经济发展协同一体、城市功能多元并包、资源要素高效连通的世界级都市圈。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上海2022年8月1日 /美通社/ --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2022-08-27波坦 土地市场  阅读:3116
上海万科基于集团“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的定位与担当,围绕“土地、城市、人”三大核心,制定出“地区振興、文化复興、体验新興”的“興计划”战略,全面助力城市更“興”发展。在深入践行“興计划”的过程中,上海万科以城市空间价值塑造者为使命,依托高品质的场景营造、新颖的内容运营、可持续的生态规划、有温度的专业服务,为城市注入活力,与城市共同发展——徐汇区,正是承载上海万科对城市空间价值塑造的重要实践区域。
2022-07-17万科 土地市场  阅读:5578
每座城市的发展都是一部史诗,记录着这片土地上跌宕起伏的变迁故事。历经30余年,布局百余座城市,世茂见证和参与了许多城市的建设发展。今天世茂【对话城市】栏目,继续和您品读一座城市的理想。
2022-06-27世茂集团 土地市场  阅读:3807
每座城市的发展都是一部史诗,记录着这片土地上跌宕起伏的变迁故事。历经30余年,布局百余座城市,世茂也见证和参与了许多城市的建设发展。今天世茂【对话城市】栏目,继续带您品读一座城市的理想。
2022-05-26世茂集团 土地市场  阅读:4438
这段时间写了重庆的央企开发商和港资开发商的过往发展和现状,不少人表示对重庆本土房企也感兴趣,尤其是对金科感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下金科。
2022-05-26城市分层 土地市场 金科  阅读:4477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